大国名医网讯(陈俊秋报道)提起泸州你会想起什么,熊猫、奇山、云海、幽谷、碧水、美酒、野趣?那些都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优美风景。人食五谷孰能无疾,在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人当中,一定少不了那些祛病救人的民间医者。在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,只要提起赵邦全,谓之家喻户晓并不为过,有实例为证:今年,一位三岁幼儿半年间经常性发烧,去了很多大型医院治疗无果,花了不少钱,在朋友的介绍下,于是找到了赵邦全,几味中药就治好了,像这样的案列还有很多。这位在众多患者口碑相传的岐黄医者,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赵邦全先生<br>
赵邦全男,四川泸州人,副教授职称、副主任医师,泸州市龙马潭区赵邦全中医诊所创办人。从医50余年,发表中医学术论文20余篇。在多年临床实践中,对中医内、儿、妇、皮肤、泌尿、颈腰椎病、肿瘤等疑难杂症,均有独特的造诣。
1942年出生于合江一个家风淳朴的农家,由于家贫无力负担读书,小小年纪的赵邦全来到当时在泸州人民医院上班的姐姐家中,由姐姐姐夫资助读书一直到高中。1966年离高考还有10多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,高考取消了,家中待业的赵中全却丝毫没有停止学业。姐姐家中的《人体解剖学》、《针灸学》、《中药基础知识》等医学书籍让他如获至宝。他就开始接触并喜欢上医学,有时跟随姐姐姐夫去医院,看着他们给病人治病,他就在一旁默默学。<br>1970年,赵邦全被分配到合江农村成为了一名知青。因为有一定医学基础,就当上合江九支大井的赤脚医生,当时农村条件差,对那些看不起病的乡亲赵邦全都是无偿施药。”下乡的那些年也是赵邦全如饥似渴苦心学习中医的岁月,除了向当地有名望的老中医拜师学艺,还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针灸实验,赵邦全对中医的浓厚兴趣,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。
1972年,返乡回城的赵邦全到西南化工研究院职工医院工作,边工作边学习,利用实际工作的经验,发表多篇国家级中医论文,其中花了近一年时间完成的《伤寒论服药浅析》一书,被收入中华中医药库大全。很多人找赵邦全看病,除了他是纳溪区唯独一个高级职称中医(副主任中医师),更重要的还在于,多年来在一线临床中接触了很多不同的病人,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总是竭尽所能,耐心细致地依据各类患者的具体病情,对症下药,用疗效说话。<br>2004年,退休后的赵邦全不愿放下一身的中医技术,在纳溪区校场坝开设了一间“赵医生诊所,”为当地患者继续服务。2018年他和老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定居,同时也将在纳溪的诊所搬迁到龙马潭区龙南路,继续延续一辈子的中医生涯。<br>
从医50年,赵邦全始终保持勤学善思的学习热情,时常对中医知识温故而知新。“以往学过的知识,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。只有反复地学习,遇到病人的时候,才能更精练、更自信地开处方,治疗效果才会更好。”赵邦全说:“许多医生有一定成就后,就不再想着进一步学习,我觉得医生最不应该的就是固步自封,医生应当对病人负责任。”<br>
对于肿瘤顽疾,赵邦全在退休后不断深入研习治疗方法。“上世纪80年代,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很差,亲眼见过很多病人因肿瘤而痛死,这让赵邦全感触很大。我想我应该在这一方面有所研究。”现在赵邦全针对不同癌症病人研制的中药配方,在众多患者中取得了实效,许多濒临绝望的肿瘤病人在赵邦全这里获得了新生。西南医科大中医博士生导师王明杰赞扬他的处方别有思维和特色,王导说:中医看疗效,只要能治病就是硬道理!
在赵邦全保留的病历单上,可以看到很多个治癌成功的典型案例<br>案例一:李国清,女,68岁,合江焦滩人,2016年来赵老处就诊,当时她子宫肿瘤+肝癌导致腹腔内大量积液,不能走路,经过赵老一年多的中医治疗后,她的病情得到改善,现在已经恢复得和正常人无异。
案例二:段安文,男,52岁,合江先市人,肺部肿瘤转移到肝脏,2018年他找到赵老的时候,神情沮丧,精神状态极度不好,以为时日无多的他在接受赵老中医配方治疗两年后,身体基本痊愈,目前已远赴广东打工。
案例三:王光荣,男,83岁,泸州人,因患膀胱癌和严重牛皮癣导致心脏衰竭,四处求医无效,他自己都心灰意冷想放弃治疗,2018年他孝顺的女儿慕名找到赵老求助,经过两年的中医服药治疗,现在,王光荣老先生的病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,2020年4月,他给赵老送来字画,以示感激之情。
中医学博大精深,是一辈子都研究不完的一门学问,医者仁心,许多疑难杂症都是慕名而来,其中不乏一些家庭贫困者,对于这些患者,赵邦全甚至不收取费用,他说:“我有退休工资的,钱对我没有那么重要,够生活就行了。”赵老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学医、行医,只为让或者减轻痛苦,从而体现出中医价值。<br>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,一生只做好一件事,我们从赵邦全身上看到的就是这种专心致志的老中医精神。近六十年的行医旅程,他历经时代变迁,看过太多生老病死,虽愈病无数,却从不标榜自己,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,朴实而无华,这位78岁老中医悠然散发的淡然气度,值得每一个人学习。
赵邦全老师的部分书画作品